这回,美国的出场,不小心狠狠亮出了自己的软肋,这三大致命弱点,别说碰不得,连晃一晃都让它疼得哼哼。
一场战事,彻底把美利坚的心理防线扎了个稀巴烂,甚至让特朗普这位嘴炮总统也开始找尽机会想快速脱身了。
作者-杨 编辑-杨
第一软肋:经济神话破灭,耗不起的战争负担
美国看起来经济一片繁荣,但实际上基础早已经摇摇欲坠,经济崩、军力弱、民意散,两场中东战争别以为是“反恐开销”,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把美国的财政硬拖進了泥潭,阿富汗战争耗时20年,全程砸了2万多亿美元。
展开剩余85%伊拉克战争更是那个烧钱玩具,直接报销了1.1万亿,你以为这么多钱,美国心甘情愿?不,这里全是从纳税人和债务堆里扣出来的,国债越借越离谱,现在都要突破33万亿了,为了让战争不能停,美国还得继续加杠杆,不断向全世界割“美元铸币税”。
这次如果再次参战,美国经济能抗住吗?当然不能,2020年后的通胀危机、银行接连倒闭、油价波动……这些问题都在“明嘲”美国已经应付不来局势了,一场新的中东战事,对美国这个靠军工复苏的经济体来说,根本不再是“振兴”的契机。
反而有可能是落入更深经济黑洞的起点,伊朗这回显然是看透了美国这点,才敢“迎头反击”,现在好了,美国的钱袋子连个拉链都快崩了,还想拎着自己那股虚假高冷的霸权气场,真是自信到荒唐!
第二软肋:军事优势削弱,“纸老虎”成了笑话
美国人总爱说自己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军事装备,战斗力没得挑,但说到底,他们大多数资金往往砸在可以炫耀的高端项目上,比如F-35战机,比如航母打击群,但你真要问,这些尖端兵器能不能适应现代战争?未必能。
伊朗这一回用局部冲突成功揭露了问题,现代战争越来越讲究“性价比策略”和科技含量,伊朗的成本低廉但高效的无人机、防空系统这些玩意,正在成为战场主角,有消息称,伊朗的无人机不仅能打还便宜,仅仅花小几千美元,却成功击中了向来昂贵的美制武器。
价比对开,完全是压着美军花大价钱挨打,中东地带,伊朗明明被美国封锁了大半资源,却依然能用这样动脑筋的方法逼退敌方。
更搞笑的是,美国还得面子上硬撑,航母到了那不好说撤,驻军不能简单收,这一旦硬着头皮上,后续军事花费将更是直线吃紧,扑上战场又输不起,这真的变成死循环。
第三软肋:国内舆论不再支持战争
美国内部早就没有统一支持对外战争的舆论环境了,20年前9·11后的老百姓,以为反恐战争会让他们觉得更安全,结果换来的是持续至今的恐怖威胁阴影和盟友信任危机,一场阿富汗撤军,死守了二十年的战场,突然落入塔利班手里,换谁都怒火中烧,那股耻辱感至今难散。
再加上乌克兰战争,拜登的支持率低过冰点,他在国内愁得直挠头,而这次中东局势一升级,美国人立即抬起头看看:咱家里头一堆债,通货膨胀日子都难过,还去花力气打中东的事?你以为美国民众傻吗?
一个全球民调就能看懂:支持战争的声音和之前比直线下降,而且这直接威胁到美国政客能不能站住自己国会位置的问题,特别是特朗普,本人本质是“见好就收型”,甚至在听到了伊朗参与的消息后,淡化了原来的强硬态度,你要真吼着去打仗?民意这边,早跑了。
伊朗的聪明之处:以智谋应对,以“低成本大战术”讽刺美国
不得不说,伊朗这回杀了“聪明一枪”,它没必要跟美国硬碰硬,而是不断借助俄罗斯、叙利亚乃至于各种“伙伴力量”,来输出“战争便宜货”,美国这一边,是远距离、大资本作战,而伊朗这边,是贴地气、低技术复制产品。
两相对照,美国显得臃肿慢;伊朗倒像跑得抢先,在舆论上,伊朗极尽讽刺,把“霸权主义”和“干涉主义”的帽子扣向美国,直接形成了多国对美国局势的鄙夷情绪,美国的三大软肋,这次因为中东局势暴露得彻底。
经济陡然吃紧,军事无力再恐吓世界,国内人心已散,而特朗普的想法,是企图快速退出来维持“稳重”的政治名声,但现在问题来了:他能脱得了吗?全球政治棋盘还在下,美国,不再是那个可以动动手指掀翻一切的霸主。
而伊朗的举措,让所有人看到:这个世界,终归开始变得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,美国或许不得不承认,自己距离“老大位置”越来越远了。
发布于:辽宁省